副教授/副研究员

刘强(博导)

来源:新能源学院办公室 作者:发稿时间:2024-04-11 16:15浏览次数:

个人简历

刘强,副教授,青海民和人,中共党员,电子邮箱:liuqiang@cug.edu.cn

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资源勘查专业,2003年和2009年分别获中国地质大学构造地质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。2003年7月至2024年3月,在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,先后担任系副主任、系党支部书记和院工会主席。2024年4月至今,转入新能源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(2011)、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(2004)访问学者。

在室内主讲本科生《构造地质学》、《解析构造地质学》,研究生《解析构造地质学》,在野外开展周口店、秭归实践教学。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小尺度构造解析、部分熔融与高温高压实验、地热地质。

先后负责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(973项目)子项目2项,参加并完成西藏公珠错东1: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(技术负责),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,EI论文5篇。近年来,先后在山西大同-忻州、湖北英山-罗田等地开展高温地热资源勘查工作,负责地热地质调查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,累计到位科研经费约500万元。

工作奖励

2012年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(地学组)

2008年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金石奖教金(青年组)

2006年,中国地质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

2005-2008年,地球科学学院优秀工作者

教学研究

徐亚军,刘强主编. 2022.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指导书(ISBN 978-7-5625-5238-3).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

杨坤光 主编,刘强、杨宝忠 副主编,《地质学基础》教材(2021年校级教材奖一等奖),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.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2021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,《构造地质学》教材建设项目,负责人

刘强,续海金,章军锋,徐亚军.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地质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. 中国地质教育,2021, 4,91-94.

近五年来科研文章

Liu Q., Liu P., Li X., Zhang J.F. The origin and compositions of melt inclusions in an Al2SiO5-free paragneiss from the Namche Barwa Complex in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.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, 2023, 41(7):879-898.

樊 燏,刘 强(通讯作者),任利民.山西太原西山东缘(晋祠-平泉)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.大地构造与成矿学,2021,45(3):463-477.

Liu Q., Liu F., Li H., Zong K. Remnants of middle Triassic oceanic lithosphere in the western Indus–Tsangpo suture zone, southwestern Tibet. Terra Nova, 2021,33: 109-119.

Liu Q., Hermann J., Zheng S., Zhang J.F. Evidence for UHP anatexis in the Shuanghe UHP paragneiss from inclusions in clinozoisite, garnet and zircon.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, 2020, 38(2):129-155.

李 鑫,刘 强(通讯作者), 樊燏, 章军锋. 碰撞造山带地壳深熔作用:来自纳米花岗岩包裹体的观测与实验约束 .地球科学,2019,44(12):4152-4156.

刘 峰, 周 峰,刘 强(通讯作者), 向树元. 藏南仲巴地体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.大地构造与成矿学,2019,43(5):859-871.

下一篇:杨泽惠(博导)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