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:坚持“五通融合”,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工程

来源: 作者:发稿时间:2024-10-14 10:17浏览次数:


国地质大学(武汉)以创建“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”“全国文明校园”为契机,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,构建全程贯通、空间联通、队伍互通、内容打通、评价融通的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格局,致力于培养“品德高尚、基础厚实、专业精深、知行合一”的创新人才,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持,回答好“教育强国、地大何为”的时代命题。

校党委书记刘杰给2024级本科生讲授开学第一课

全程贯通,延长育人周期。优化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育人全链条,持续推进“本-硕-博”贯通培养,加强招生计划、学生资格选拔、课程学习、科学研究、培养方式、专项推免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力度,强化通识教育、辅修专业建设和师资投入,书记校长主讲“开学第一课”“毕业最后一课”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完善“三融合”本科人才培养模式、“三融三跨”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推动李四光学院、未来技术学院独立建制运行,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,推进地质学、地球物理学2个“珠峰计划”与地球科学菁英班协同互促,着力培养地球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。推动党团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入融合,按照学科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224余个,积极探索以科研平台、教学科研团队、学生社区等为依托设置党支部,实施校院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师生党支部制度,强化对513个师生党支部的工作指导。

师生在北京周口店实习基地开展野外教学实习

空间联通,拓展育人场域。扎实推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,印发《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方案》,初步形成“一个校区一个示范中心、一个片区一个学生社区、一个学院一个工作驿站”的社区育人新格局。试点在学生社区成立实体党支部,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示范宿舍”“校外基层社区书记助理”,打造“党建+志愿服务”新模式;建立CUG学习支持体系,打造“成长实验室”“点赞空间”“心灵驿站”等功能室,提供理论宣讲、学习探索、职业规划等30余项服务,年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1000余场,覆盖1.5万人次。不断完善地大特色实践育人体系,充分发挥周口店、北戴河、秭归、巴东等4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,每年组织5000多名大学生在祖国山川河流开展专业实践;牵头组建“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联盟”,全国40所兄弟高校加入共建;举办周口店实习站建站70周年发展大会及实践教学研讨会,系统总结野外实践教学经验,深刻阐释“摇篮”精神;实施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计划,在全国5省8市共建“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实践育人基地”,联动长江流域9所重点高校,组织1万余名师生、1200多支社会调查小队,奔赴长江流域各地开展专业研究、科普宣讲,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实践。持续深化网络育人,编制创作“院士成长纪实”等特色思政资源,出版《院士的大学时代》人物传记,强化榜样领航;深化“正能量引领”专项行动,打造“辅导员说”“品牌思政汇”“支书谈心得”等专栏,摄制展播“思政金微课”“精品微党课”等,师生绘本《山河作证》获评“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”。


校长李建威为广西南宁全桂矿业地质e站揭牌


以学促干 聚力赋能:“向阳骨干营”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

队伍互通,凝聚育人力量。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政工作主力军作用,推行本科生导师制,发挥好导师对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指导作用,探索建立跨学院、跨学科的教学团队,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。2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,23项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;2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,1个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。打造本科生“六员六导”工作品牌,加强辅导员、班主任、研究生导师、心理健康教师、党务干部、本科生导师、思政理论课教师等专职队伍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,发挥思想引导、学业指导、职业辅导、心理疏导、科研训导、日常教导育人作用。实施辅导员学术领航计划,2年立项资助5个学生工作示范团队,开展“我的代表作”辅导员系列沙龙8期,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育苗,1名辅导员获评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。推进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建设,构建“四有”导学思政工作体系,成立新生代导学思政工作室,制作《导学团队熔炼手册》,全校145支导学团队包含800余名导师和5500余名研究生,约占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42%,构建和谐导学关系,发挥导学思政育人功效。

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《国土安全》虚拟仿真思政课主持人孙文沛教授在带领学生开展“中国南部边界巡回之旅”

内容打通,丰富育人载体。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,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建设方案、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,打造“美丽中国宜居地球”课程思政品牌,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,建强“地球科学大讲坛”等品牌,“国土安全”品牌思政课获评“人民网”2023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和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立项;推进“红绿蓝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学校入选全国首批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,获批“湖北省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高校”;2年来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2门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,1个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,获批4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。完善学科交叉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,自主设置的“健康地学”“人工智能与地球探测”“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管理”“地学大数据”等9个交叉学科硕士、博士学位点成功获批备案,打造跨学科人才培养专区。成立未来技术学院、卓越工程师学院、新能源学院,紧密对接湖北省产业集群建设,入围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并启动招生。扎实推动智慧教育,“5G+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建设”项目入选国家“5G+智慧教育”应用试点项目。

评价融通,提升育人成效。优化责任导向的主体责任评价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“双一流”建设、学科专业质量评价、人才项目评审、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“头条标准”。完善育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,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,推进评价反馈结果应用,促使教师加强教学内容改进和执教能力提升。完善成长成才导向的学生评价机制,把思想品德摆在奖助学金评定中的首要位置,充分挖掘奖助工作的育人元素,把爱国教育、诚信教育、励志教育、感恩教育等融入奖助全过程。完善绩效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,评选卓越导学团队、优秀德育导师、研究生良师益友、优秀专兼职辅导员等,选树一批“师德模范”“三全育人”标兵;从党建、思政、科研、双创等多个维度完善学生成长荣誉体系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。(来源: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)